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胭脂井
胭脂井
yān zhī jǐnɡ
  • 胭脂井的解释
  • 1.亦作"臙脂井"。 2.即南朝陈景阳宫的景阳井﹐故址在今南京市。隋兵南下﹐后主与妃张丽华﹑孔贵嫔并投此井﹐卒为隋人牵出﹐故又名辱井。井有石栏﹐呈红色﹐好事者附会为胭脂所染﹐呼为胭脂井。

  • 词语解释:

  • 1.亦作'臙脂井'。2.即南朝陈景阳宫的景阳井﹐故址在今南京市。隋兵南下﹐后主与妃张丽华﹑孔贵嫔并投此井﹐卒为隋人牵出﹐故又名辱井。井有石栏﹐呈红色﹐好事者附会为胭脂所染﹐呼为胭脂井。
  • 基础解释:

  • 亦作/'臙脂井/'。即南朝陈景阳宫的景阳井﹐故址在今南京市。隋兵南下﹐后主与妃张丽华﹑孔贵嫔并投此井﹐卒为隋人牵出﹐故又名辱井。井有石栏﹐呈红色﹐好事者附会为胭脂所染﹐呼为胭脂井。
  • 引证解释:

  • ⒈亦作“臙脂井”。即南朝陈景阳宫的景阳井,故址在今南京市。隋兵南下,后主与妃张丽华、孔贵嫔并投此井,卒为隋人牵出,故又名辱井。井有石栏,呈红色,好事者附会为胭脂所染,呼为胭脂井。引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金陵登览》:“辱井者,三人俱投之井也,在寺之南。甚小而水可汲,意其地良是,而井则可疑。世传二妃将坠,泪渍石栏,故石脉类臙脂,俗又呼臙脂井。”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词:“《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清赵翼《莫愁湖》诗:“始怜百尺胭脂井,不及双栖玳瑁梁。”林学衡《访胭脂井》诗:“胭脂井底无情水,忍把江山换美人。”
  • 网络解释:

  • 胭脂井(南京市鸡鸣寺胭脂井(南朝陈景阳殿之井))胭脂井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南侧、鸡鸣寺内,南朝陈景阳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阳井。
  • 综合释义:

  • 亦作“臙脂井”。即南朝陈景阳宫的景阳井,故址在今南京市。隋兵南下,后主与妃张丽华、孔贵嫔并投此井,卒为隋人牵出,故又名辱井。井有石栏,呈红色,好事者附会为胭脂所染,呼为胭脂井。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金陵登览》:“辱井者,三人俱投之井也,在寺之南。甚小而水可汲,意其地良是,而井则可疑。世传二妃将坠,泪渍石栏,故石脉类臙脂,俗又呼臙脂井。”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词:“《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清赵翼《莫愁湖》诗:“始怜百尺胭脂井,不及双栖玳瑁梁。”林学衡《访胭脂井》诗:“胭脂井底无情水,忍把江山换美人。”位于南京城北边,为陈后主投井之处。也称为「景阳宫井」。
  • 汉语大词典:

  • 亦作“胭脂井”。即南朝陈景阳宫的景阳井,故址在今南京市。隋兵南下,后主与妃张丽华、孔贵嫔并投此井,卒为隋人牵出,故又名辱井。井有石栏,呈红色,好事者附会为胭脂所染,呼为胭脂井。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金陵登览》:“辱井者,三人俱投之井也,在寺之南。甚小而水可汲,意其地良是,而井则可疑。世传二妃将坠,泪渍石栏,故石脉类胭脂,俗又呼胭脂井。”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词:“《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清赵翼《莫愁湖》诗:“始怜百尺胭脂井,不及双栖玳瑁梁。”林学衡《访胭脂井》诗:“胭脂井底无情水,忍把江山换美人。”
  • 国语辞典:

  • 位于南京城北边,为陈后主投井之处。
  • 辞典修订版:

  • 位于南京城北边,为陈后主投井之处。也称为「景阳宫井」。
胭脂井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ān

[yān]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可作化妆用品,亦是国画色。简称“胭”,如“胭粉”、“胭红”(“脂”读轻声)。

读音:zhī

[zhī]

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脂肪。脂膏。松脂。脂油。香脂。 ◎ 指“胭脂”:脂粉。

读音:jǐng

[jǐng]

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水井。临渴掘井。 ◎ 形状像井的:天井。油井。 ◎ 整齐,有秩序:井然。井井有条。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姓。

胭脂井造句
1、该乡境内有虞姬沟蜿蜒半境,此沟因人得名,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 2、出鸡鸣寺,登梁武帝台城,又下去到陈后主的胭脂井,但江山游人皆是今天,想要怀古竟也不能。胡兰成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