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脤的意思
脤的拼音 shèn
注音 ㄕㄣˋ
部首笔画 4
繁体字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
脤的笔顺撇折横横横撇横横折撇捺
脤的意思、基本意思
  • EDFE
  • UniCode
    U+8124
  • 五行
  • EDFE
  • 四角号码
    71232
  • 规范汉字
  • 仓颉
    BMMV
  • GBK编码
    C38C
  • 基本解释


    shèn   ㄕㄣˋ
    ◎ 古代王侯祭社稷所用的肉。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shèn 
    〈名〉
    (1) 古代祭社稷用的生肉 [sacrificial raw meat]
    脤,肉也。——《广雅》
    天王使石尚来归脤。——《谷梁传·定公十四年》。注:“脤,祭肉也。”
    成子受脤于社。——《左传·成公十三年》
    (2) 又如:脤膰(祭社稷和宗庙用的肉)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下】【肉字部】 脤;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983第25(点击查看原图)
    【廣韻】時忍切【集韻】【韻會】是忍切【正韻】時軫切,𠀤音腎。【說文】社肉。本作祳。盛以蜃,故謂之祳,天子所以親遺同姓。【玉篇】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皆社稷宗廟之肉也。【博雅】肉也。【左傳·閔二年】梁餘子養曰:帥師者受命于廟,受脤于社。【註】脤,宜社之肉,盛以脤器。【前漢·五行志】成肅公受脤于社不敬。【註】服虔曰:脤,祭社之肉也。盛以蜃器,故謂之脤。師古曰:𧒏,大蛤也。 又生肉曰脤。【穀梁傳·定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 又狸脤,地名。見【春秋·成十七年】。 又無脤,人名。【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靈公說之。【註】無脤,名也。 【集韻】或作𦚠。

    汉语字典

    [①][shèn]
    [《廣韻》時忍切,上軫,禪。]
    古代祭社用的生肉。一说,泛指祭社用的肉。《穀梁传·定公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左传·闵公二年》:“帥師者受命於廟,受脤於社。”又《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后因以“受脤”指奉命帅师出征。

    音韵参考

    [广 韵]:時忍切,上16軫,shèn,臻開三上眞A常
    [平水韵]:上声十一轸
    [粤 语]:san4san5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脤的词语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