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脱误
脱误
tuō wù
  • 脱误的解释
  • 1.脱漏﹑错误。 2.疏忽失误。

  • 词语解释:

  • 脱误tuōwù(1)文字脱漏和错误,泛指疏忽失误英omissionsanderrors脱误[tuōwù]⒈文字脱漏和错误,泛指疏忽失误。英omissionsanderrors;
  • 基础解释:

  • (动)①(文字)脱漏和错误:多有~|~之处。②(书)疏忽;失误。
  • 引证解释:

  • ⒈脱漏、错误。引《后汉书·安帝纪》:“詔謁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刘向取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脱误甚众。”清孙星衍《<说文>序》:“汉人之书多散佚,独《説文》有完帙,盖以歷代刻印得存,而传写脱误,亦所不免。”郭沫若《我怎样写<棠棣之花>》:“《战国策》本是由零星的篇简集成的书,文字亦多脱误。”钱锺书《<围城>重印前记》:“这部书初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⒉疏忽失误。引《后汉书·刘宽传》:“物有相类,事容脱误。”
  • 网络解释:

  • 脱误脱误,汉语词汇。
  • 综合释义:

  • 脱漏、错误。《后汉书·安帝纪》:“詔謁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刘向取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脱误甚众。”清孙星衍《<说文>序》:“汉人之书多散佚,独《説文》有完帙,盖以歷代刻印得存,而传写脱误,亦所不免。”郭沫若《我怎样写<棠棣之花>》:“《战国策》本是由零星的篇简集成的书,文字亦多脱误。”钱锺书《<围城>重印前记》:“这部书初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疏忽失误。《后汉书·刘宽传》:“物有相类,事容脱误。”
  • 汉语大词典:

  • (1).脱漏、错误。《后汉书·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刘向取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脱误甚众。”清孙星衍《〈说文〉序》:“汉人之书多散佚,独《说文》有完帙,盖以历代刻印得存,而传写脱误,亦所不免。”郭沫若《我怎样写〈棠棣之花〉》:“《战国策》本是由零星的篇简集成的书,文字亦多脱误。”钱钟书《〈围城〉重印前记》:“这部书初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2).疏忽失误。《后汉书·刘宽传》:“物有相类,事容脱误。”
  • 国语辞典:

  • 失误、脱漏差误。脱误[tuōwù]⒈失误、脱漏差误。引《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 辞典修订版:

  • 失误、脱漏差误。《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 英语:

  • omissions and errors,
  • 其他释义:

  • 1.脱漏﹑错误。2.疏忽失误。
脱误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tuō

[tuō]

离开,落掉:脱产。脱发(fà)。脱节。脱离。脱落。脱贫(摆脱贫困)。脱稿(完成著作)。脱手。摆脱。挣脱。临阵逃脱。 ◎ 遗漏:脱漏。脱误。脱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 ◎ 取下,除去:脱下。脱帽。脱氧。脱脂。脱胎换骨。 ◎ 倘若,或许:脱有不测。 ◎ 轻慢:脱略(放任,不拘束)。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脱(轻率,不持重,放荡)。 ◎ 姓。

读音:wù

[wù]

错,不正确:错误。失误。笔误。误差(chā)。 ◎ 耽搁:耽误。 ◎ 因自己做错而使受损害:误国。误人子弟。 ◎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误伤。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