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膠的意思
膠的拼音 jiāo
注音 ㄐㄧㄠ
部首笔画 4
繁体字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
膠的笔顺撇折横横折捺横折捺横撇捺撇撇撇
膠的意思、基本意思
  • ENWE
  • UniCode
    U+81A0
  • 五行
  • ENWE
  • 四角号码
    77222
  • 规范汉字
  • 仓颉
    BSMH
  • GBK编码
    C47A
  • 基本解释


    jiāo   ㄐㄧㄠˉ
    ◎ 见“胶”。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下】【肉字部】 膠;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993第08(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𠀤音交。【說文】昵也。作之以皮。【徐曰】昵,黏也。【玉篇】煮用其皮,或用角。【廣韻】膠漆。【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施膠必厚。又【弓人】凡相膠,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澤,紾而摶廉。鹿膠靑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凡昵之類,不能方。【註】昔音錯。純赤之中,文又交錯也。澤,表裏有文,色潤澤也。紾,縝密。摶,音團,團圓也。廉,利也。昵,本作𩸨。不方柔韌,不取其方整也。 又【爾雅·釋詁】膠,固也。【疏】膠者,所以固物。【詩·小雅】德音孔膠。【傳】膠,固也。 又【博雅】欺也。 又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蜿灗膠戾。【註】膠戾,邪曲也。 又【廣韻】太學也。【正字通】東膠,周學名。周之學,成均居中,左東序,右瞽宗。東膠卽東序也。 又【集韻】糾也。【禮·王制】養國老於東膠。【註】膠之言糾也。 又【正韻】黏泥不通。【莊子·逍遙遊】置杯焉則膠。 又膠葛,氣也。【前漢·揚雄傳】撠膠葛,騰九閎。【註】膠葛,上淸之氣也。 又【韻會】和也。【詩·鄭風】雞鳴膠膠。【傳】膠膠,猶喈喈也。 又詐也。【揚子·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閒曰膠。 又【韻會】水名。萊州有膠水。 又地名。【戰國策】以膠東委於燕。 又姓。【前漢·古今人表】膠鬲。 又【廣韻】古孝切【集韻】居效切,𠀤音敎。義同。 又【韻會】【正韻】𠀤古巧切,音絞。動撓貌。【莊子·天道篇】膠膠擾擾乎。【音義】交卯反。 又【集韻】女巧切,音橈。澩膠,雜亂貌。又乎刀切,音豪。戾也。【楚辭·九辯】何况一國之事兮,亦多端而膠加。【註】膠加,戾也。音豪。 又【五音集韻】口交切,音敲。面不平也。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膠必厚施。〕 謹照原文改施膠必厚。

    汉语字典

    [①][jiāo]
    [《廣韻》古肴切,平肴,見。]
    [《廣韻》古孝切,去效,見。]
    “胶1”的繁体字。
    (1)黏性物质。用动物的皮、角等或树脂制成,亦有人工合成者。
    (2)特指制成胶质的药物。
    (3)黏住;使不能移动。亦指舟船搁浅。
    (4)牢固。
    (5)凝滞;停留。引申为冻住。
    (6)拘泥;固执。
    (7)欺诈;诡辩。参见“膠言”。
    (8)古代大学之称。
    (9)姓。殷周时有胶鬲。见《孟子》、《国语》、《吕氏春秋》等书。
    [②][jiǎo]
    [《集韻》吉巧切,上巧,見。]
    “胶2”的繁体字。
    见“膠2膠擾擾”。
    [③][háo]
    [《集韻》乎刀切,平豪,匣。]
    戾。参见“膠3加”、“膠3戾”。

    音韵参考

    [上古音]:幽部見母,keu
    [广 韵]:古肴切,下平5肴,jiāo,效開二平肴見
    [平水韵]:下平三肴·去声十九效
    [粤 语]:gaau1
    [闽南语]:ka1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