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荆山之玉
荆山之玉
jīnɡ shān zhī yù
  • 荆山之玉的解释
  •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 词语解释:

  •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⒈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 国语辞典:

  • 荆山所产的玉石,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荆山,进献楚王,初不为王所信,致双足被刖,直到文王时方从玉璞中得到美玉的故事。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资质美好。荆山之玉[jīngshānzhīyù]⒈荆山所产的玉石,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荆山,进献楚王,初不为王所信,致双足被刖,直到文王时方从玉璞中得到美玉的故事。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资质美好。引《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成语解释荆山之玉
  • 辞典修订版:

  • 荆山所产的玉石,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荆山,进献楚王,初不为王所信,致双足被刖,直到文王时方从玉璞中得到美玉的故事。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资质美好。《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 成语词典版:

  • 修订本参考资料:荆山所产的玉石,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荆山,进献楚王,初不为王所信,致双足被刖,直到文王时方从玉璞中得到美玉的故事。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资质美好。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 出处:

  •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荆山之玉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jīng

[jīng]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 姓。

读音:shān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 姓。

读音:zhī

[zh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yù

[yù]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 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姓。

荆山之玉造句
1、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2、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3、九州俊彦,外邦华裔,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少长咸集于丘成桐麾下,为了中华数学的振兴,为了祖国数学的强盛,共同努力。4、“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5、有人相貌平常,可能就“...
1、荆山之玉,谁人不爱,他们这么做也很正常,只不过到时候,肯定会碰一鼻子灰。2、文史巨擘,或泼墨挥毫,妙手丹青;或举觞吟咏,把盏赋诗,人人奉荆山之玉,个个献骊蛇之珠,华彩盈屋,佳音绕梁,舞姿翩翩,欢情洽洽,诚极一时之盛矣。3、中国有句古话叫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4、专家学者们高屋建瓴,一条...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