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草垡
草垡
cǎo fá
  • 草垡的解释
  • 1.带草的土块。

  • 词语解释:

  • 带草的土块。草垡[cǎofá]⒈带草的土块。
  • 引证解释:

  • ⒈带草的土块。引宋王安石《步月》诗:“呼童拥草垡,復使东南注。”宋谢翱《咄咄复咄咄》诗:“咄咄復咄咄,野风吹云起草垡。”
  • 网络解释:

  • 草垡草垡位于沼泽土上部,也有成厚度不等的埋藏存在;层厚度10余厘米至数米,但超过50cm时即为泥炭土。
  • 综合释义:

  • 带草的土块。宋王安石《步月》诗:“呼童拥草垡,復使东南注。”宋谢翱《咄咄复咄咄》诗:“咄咄復咄咄,野风吹云起草垡。”
  • 汉语大词典:

  • 带草的土块。宋王安石《步月》诗:“呼童拥草垡,复使东南注。”宋谢翱《咄咄复咄咄》诗:“咄咄复咄咄,野风吹云起草垡。”
  • 其他释义:

  • 1.带草的土块。
草垡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cǎo

[cǎo]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 粗糙,不细致: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 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

读音:fá

[fá]

耕地,把土翻起来:耕垡。秋垡地(秋耕)。 ◎ 翻起来的地块:晒垡。打垡。 ◎ 量词,相当于次,番。

草垡造句
1、黑鱼泡最早是一块很大的湿地,周围生长着茂盛的芦苇,湿地里面有一些草垡子,上面的草不是很高,远看像陆地一样。 2、记者在扎龙湿地核心区采访时看到,许多居民的住房都是用草垡子垒筑。 3、这些草垡子被挖起来后,湿地的地表就会裸露出来,再难恢复。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