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萧寺
萧寺
xiāo sì
  • 萧寺的解释
  • 1.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 词语解释:

  • 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 基础解释:

  • 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 引证解释:

  • ⒈后因称佛寺为萧寺。引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唐李贺《马》诗之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招远张于旦,性疎狂不覊,读书萧寺。”
  • 网络解释:

  • 萧寺萧寺拼音:解释:1.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 综合释义:

  •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唐李贺《马》诗之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招远张于旦,性疎狂不覊,读书萧寺。”
  • 汉语大词典:

  •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唐李贺《马》诗之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招远张于旦,性疏狂不羁,读书萧寺。”
  • 国语辞典:

  • 僧寺、寺院。梁武帝造寺院,命萧子云书称萧寺,后以佛寺称为「萧寺」。
  • 辞典修订版:

  • 僧寺、寺院。梁武帝造寺院,命萧子云书称萧寺,后以佛寺称为「萧寺」。唐.李贺〈马〉诗二三首之一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相国行祠,寄居萧寺。」
  • 其他释义:

  • 1.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萧寺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xiāo

[xiāo]

即“艾蒿”。 ◎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萧然。萧瑟。萧索。萧飒。萧森。萧骚。萧疏。萧条。 ◎ 〔萧萧〕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 〔萧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萧萧”。 ◎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读音:sì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 ◎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观(guàn )。 ◎ 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

萧寺造句
1、吕祖谦死后,凶讯传来,陆九渊“心裂神碎,与二三子,恸哭萧寺。 2、点绛唇·小院新凉,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纳兰容若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