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蒉的意思
蒉的拼音 kuì
注音 ㄎㄨㄟˋ
部首笔画 3
繁体字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
蒉的笔顺横竖竖竖折横竖横竖折撇捺
蒉的意思、基本意思
  • AKHM
  • UniCode
    U+8489
  • 五行
  • AKHM
  • 四角号码
    44802
  • 规范汉字
    7427
  • 仓颉
    TLMO
  • GBK编码
    DDDE
  • 基本解释


    (蕢)
    kuì   ㄎㄨㄟˋ
    ◎ 古代用草编的筐子,一般用来盛土:“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蕢 kuì 
    〈名〉
    (形声。从艹,贵声。本义:草编的筐子) 同本义 [straw basket]
    以一蒉障江、河,用没其身。——《汉书》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蕢;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047第67(点击查看原图)
    〔古文〕𤆂【唐韻】【韻會】𠀤求位切,音匱。【說文】草器。【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又山名。【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又【集韻】苦怪切,音喟。菜名。【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與𠙽通。【禮·禮運】蕢桴而土鼓。【註】蕢讀爲𠙽,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又姓。【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
    考證:〔【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

    汉语字典

    [①][kuì]
    [《廣韻》求位切,去至,羣。]
    “蒉1”的繁体字。
    (1)草织的盛器。
    (2)草鞋。
    [②][kuài]
    [《廣韻》苦怪切,去怪,溪。]
    “蒉2”的繁体字。
    (1)芜秽。
    (2)姓。春秋时鲁国有蒉尚。见《礼记·檀弓下》。
    [③][kuài]
    [《集韻》苦會切,去隊,溪。]
    通“塊1”。“蒉3”的繁体字。
    见“蕢3桴”。

    音韵参考

    [平水韵]:去声四寘·去声十卦
    [粤 语]:gwai6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蒉的词语
蒉的成语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