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藤纸
藤纸
ténɡ zhǐ
  • 藤纸的解释
  • 1.古时用藤皮造的纸,产于浙江剡溪﹑馀杭等地。

  • 词语解释:

  • 古时用藤皮造的纸,产于浙江剡溪﹑馀杭等地。藤纸[téngzhǐ]⒈古时用藤皮造的纸,产于浙江剡溪、馀杭等地。
  • 引证解释:

  • ⒈古时用藤皮造的纸,产于浙江剡溪、馀杭等地。引唐李肇《翰林志》:“凡赐与、徵召、宣索、处分曰詔,用白藤纸……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宋欧阳修《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宋梅尧臣《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诗:“日书藤纸争持去,长钩细画似珊瑚。”亦称“藤角纸”。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范宁令属官说,‘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藤角纸即藤纸。”
  • 网络解释:

  • 藤纸藤纸,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藤皮造的纸,产于浙江剡溪、馀杭等地。唐李肇《翰林志》:“凡赐与、徵召、宣索、处分曰诏,用白藤纸……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宋欧阳修《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宋梅尧臣《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诗:“日书藤纸争持去,长钩细画似珊瑚。”亦称“藤角纸”。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范宁令属官说,‘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藤角纸即藤纸。”
  • 综合释义:

  • 古时用藤皮造的纸,产于浙江剡溪、馀杭等地。唐李肇《翰林志》:“凡赐与、徵召、宣索、处分曰詔,用白藤纸……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宋欧阳修《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宋梅尧臣《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诗:“日书藤纸争持去,长钩细画似珊瑚。”亦称“藤角纸”。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范宁令属官说,‘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藤角纸即藤纸。”藤纸[téngzhǐ]唐宋时,浙江一带多以古藤制纸,故称为「藤纸」。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杭州.余杭》:「由拳山,晋隐士郭文举所居,傍有由拳村,出好藤纸。」宋.梅尧臣〈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诗:「袖御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 汉语大词典:

  • 古时用藤皮造的纸,产于浙江剡溪、馀杭等地。唐李肇《翰林志》:“凡赐与、徵召、宣索、处分曰诏,用白藤纸……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宋欧阳修《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宋梅尧臣《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诗:“日书藤纸争持去,长钩细画似珊瑚。”亦称“藤角纸”。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范宁令属官说,‘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藤角纸即藤纸。”
  • 国语辞典:

  • 唐宋时,浙江一带多以古藤制纸,故称为「藤纸」。藤纸[téngzhǐ]⒈唐宋时,浙江一带多以古藤制纸,故称为「藤纸」。引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杭州·余杭》:「由拳山,晋隐士郭文举所居,傍有由拳村,出好藤纸。」宋·梅尧臣〈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诗:「袖御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 辞典修订版:

  • 唐宋时,浙江一带多以古藤制纸,故称为「藤纸」。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杭州.余杭》:「由拳山,晋隐士郭文举所居,傍有由拳村,出好藤纸。」宋.梅尧臣〈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诗:「袖御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 其他释义:

  • 1.古时用藤皮造的纸,产于浙江剡溪﹑馀杭等地。
藤纸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téng

[téng]

指“白藤”、“紫藤”:藤条。藤椅。藤床。 ◎ 〔藤黄〕a.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树脂黄色,有毒;b.这种植物的树脂,可作国画颜料。 ◎ 泛指匍匐茎或攀援茎:藤本植物。瓜藤。葡萄藤。顺藤摸瓜。

读音:zhǐ

[zhǐ]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纸张。纸币。纸烟。纸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纸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纸醉。 ◎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一纸空文。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