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蛰龙
蛰龙
zhé lónɡ
  • 蛰龙的解释
  • 1.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 词语解释:

  • 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蛰龙[zhélóng]⒈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 引证解释:

  • ⒈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引唐曹松《题甘露寺》诗:“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金元好问《刘曲龙潭》诗:“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明梁辰鱼《浣纱记·定计》:“蛰龙困久夜长吟,欲作甘霖,定作甘霖。”
  • 网络解释:

  • 蛰龙(蛰龙:词语)蛰龙,zhélóng,即蛰伏的龙,或可译作“古时冬眠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 网友释义:

  • 蛰龙,zhélóng,即蛰伏的龙,或可译作“古时冬眠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 汉语大词典:

  • 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唐曹松《题甘露寺》诗:“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金元好问《刘曲龙潭》诗:“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明梁辰鱼《浣纱记·定计》:“蛰龙困久夜长吟,欲作甘霖,定作甘霖。”
  • 其他释义:

  • 1.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蛰龙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zhé

[zhé]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蛰。惊蛰。蛰伏。蛰虫。蛰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蛰藏(cáng )。

读音:lóng

[lóng]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 姓。

蛰龙造句
1、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2、太乙门创派历史悠久,在华夏时期,桑浦山汤坑两侧飞来两条蛰龙伏在山底,公龙在东北的山上,母龙在西南的山上。3、河山触目尽生哀,叹息神州几霸才!牧马久惊侵禹域,蛰龙无术起风雷。4、残的聂盘,转眼之间,竟变得好像泥胎木偶一般!这正是“蛰龙功”。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