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衅鼓
衅鼓
xìn ɡǔ
  • 衅鼓的解释
  • 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 词语解释:

  • 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衅鼓[xìngǔ]⒈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 引证解释:

  • ⒈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衅鼓,使归就戮於秦。’”杜预注:“杀人以血涂鼓,谓之衅鼓。”《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杜预注:“师出,先事祓祷於社,谓之宜社;於是杀牲以血涂鼓鼙为衅鼓。”唐独孤及《为张濠州谢上表》:“顷身陷凶族,待罪黄沙,几社衅鼓,职臣之分。”明张煌言《祭延平王文》:“温禺衅鼓,屠耆染戕。”
  • 网络解释:

  • 衅鼓衅鼓,读音xingu,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上古时的一种祭礼。
  • 综合释义:

  • 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衅鼓,使归就戮於秦。’”杜预注:“杀人以血涂鼓,谓之衅鼓。”《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杜预注:“师出,先事祓祷於社,谓之宜社;於是杀牲以血涂鼓鼙为衅鼓。”唐独孤及《为张濠州谢上表》:“顷身陷凶族,待罪黄沙,几社衅鼓,职臣之分。”明张煌言《祭延平王文》:“温禺衅鼓,屠耆染戕。”
  • 汉语大词典:

  • 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杜预注:“杀人以血涂鼓,谓之衅鼓。”《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杜预注:“师出,先事祓祷于社,谓之宜社;于是杀牲以血涂鼓鼙为衅鼓。”唐独孤及《为张濠州谢上表》:“顷身陷凶族,待罪黄沙,几社衅鼓,职臣之分。”明张煌言《祭延平王文》:“温禺衅鼓,屠耆染戕。”
  • 国语辞典:

  • 古代战争时用牲血涂鼓,以祭祀神灵。衅鼓[xìngǔ]⒈古代战争时用牲血涂鼓,以祭祀神灵。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
  • 辞典修订版:

  • 古代战争时用牲血涂鼓,以祭祀神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
  • 其他释义:

  • 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衅鼓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xìn

[xìn]

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衅钟。衅鼓。 ◎ 缝隙,感情上的裂痕,争端:衅隙。衅端(争端)。挑衅。寻衅。 ◎ 以香熏身:衅浴。

读音:gǔ

[g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 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衅鼓造句
1、奚王阿笃孤初以众与正臣合,后诈言请以万余骑同收范阳,至后城南,中夜反攻,忠臣与战,遂至温泉山,破之;擒大首领阿布离,斩以祭纛衅鼓。 2、须信缧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1、须信缧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2、祖已、未央,四大公爵,簇拥着天朝祭祀师,依次将白马之血,涂抹到鼓上——衅鼓仪式结束。3、癸亥,次临渝宫,亲御戎服,祃祭黄帝,斩叛军者以衅鼓。4、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5、甘盘、祖已、未央,四大公爵,簇拥着天朝祭祀师,依次将...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