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记的意思
记的拼音
注音 ㄐㄧˋ
部首笔画 2
繁体字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记的笔顺捺折折横折
记的意思、基本意思
  • YNN
  • UniCode
    U+8BB0
  • 五行
  • YNN
  • 四角号码
    37717
  • 规范汉字
    0323
  • 仓颉
    IVSU
  • GBK编码
    BCC7
  • 基本解释


    (記)
    jì   ㄐㄧˋ
    ◎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
    ◎ 把事物写下来:记录。记功。记者。
    ◎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记。日记。大事记。
    ◎ 符号,标识(zhì):印记。标记。记号。
    ◎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记。笺记。
    ◎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记。
    ◎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记耳光。

    反义词

    英文翻译


    bear in mind   mark   notes   record   remember   write down   keep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記 jì 
    〈动〉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remember;bear in mind]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record;write down]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词性变化

    記 jì 
    〈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note]。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chronicle]。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mark]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birthmark]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accounts]。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seal]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a written narration]。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記 jì 
    〈量〉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slap]。如:一记耳光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記;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188第18(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吏切,音冀。【說文】疏也。【徐曰】謂一一分別記之也。【博雅】識也。【釋名】紀也。【玉篇】錄也。【廣韻】志也。【書·益稷】撻以記之。【傳】使記識其過也。【禮·王制】太史典禮執𥳑記。【註】國有禮事,則豫執𥳑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又【博雅】書也。【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于蕭望之。【註】記,書也。奏記自朋始。【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又【正字通】文符也。【後漢·鍾離意傳】少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又與其通。【字彙補】助語辭。【詩·王風】彼其之子。【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聲相似。 又叶苟起切,音几。【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覿游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一說本作紀,紀與止叶,譌作記。

    汉语字典

    [①][jì]
    [《廣韻》居吏切,去志,見。]
    “记1”的繁体字。
    (1)不忘,把印象保持在脑中。
    (2)记录;载录。
    (3)公牍;札子。
    (4)指典籍;著作。
    (5)文体名。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山川景观的描写。晋陶潜有《桃花源記》。
    (6)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周礼·考工记》、《礼记》、《大戴礼记》。
    (7)印章;钤记。
    (8)表记;标志。
    (9)皮肤上生来就有的深色的斑。
    (10)动量词。打一下叫打一记。
    (11)佛教语。佛对弟子和发愿心修行的人,预言其将来成果作佛的事叫“記”。以之授与其人叫“授記”,受者谨领叫“受記”。
    (12)通“其”。语助词。
    (13)通“計”。参见“記會”。

    音韵参考

    [平水韵]:去声四寘
    [粤 语]:gei3
    [闽南语]:ki3

    字源字形

    记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