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讽的意思
讽的拼音 fěng
注音 ㄈㄥˇ
部首笔画 2
繁体字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讽的笔顺捺折撇折撇捺
讽的意思、基本意思
  • YWRY
  • UniCode
    U+8BBD
  • 五行
  • YMQY
  • 四角号码
    37710
  • 规范汉字
    0559
  • 仓颉
    IVHNK
  • GBK编码
    B7ED
  • 基本解释


    (諷)
    fěng  ㄈㄥˇ
    ◎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讽诵(抑扬顿挫地诵读)。讽咏。
    ◎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讽刺。讽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讽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讽一劝百。

    英文翻译


    mock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諷 fěng 
    〈动〉
    (1) (形声。从言,风声。本义:背诵;朗读;传诵)
    (2) 同本义 [recite;chant;intone]
    讽,诵也。——《说文》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少不讽。——《荀子·大略》。注:“谓就学讽诗书也。”按,诗风雅颂三类,以风为之,风借为讽。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唐· 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
    三藏就合掌讽起斋经。——《西游记》
    (3) 又如:讽味(诵读诗文而玩索其中的意味);讽经(念经);讽书(背书);讽术(背诵经艺)
    (4) 婉言微辞或指责 [slightly blame]
    讽,谏也。——《广雅》
    论礼有五,谏讽为上。——《后汉书·李云传》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后汉书·张衡传》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规劝 [admonish; advise]
    而呤咏情性,以讽某上。——《文心雕龙》
    (6) 又如:讽谏(用委婉的话来劝谏);讽诫(讽谏告诫);讽一劝百(辞赋之文,旨在讽谏,故因一事而起讽,以百事劝戒为终结)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諷;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188第18(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芬鳳切【集韻】【韻會】方鳳切,𠀤風去聲。【說文】誦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前漢·藝文志】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晉書·阮瞻傳】諷誦遺言,不若親承音旨。 又【廣雅】敎也。【玉篇】譬喩也。【集韻】諫刺也。【增韻】託音曰諷。【史記·滑稽傳】優孟常以談笑諷諫。【家語】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吾從其諷諫乎。【白虎通】諷者,智也。患禍之萌流,睹其事未彰而諷告,此智性也。又與風通。【詩·國風·關雎序】風,風也。【註】上如字,下卽諷字。崔靈恩云:用風感物,則謂之諷。又【小雅】或出入風議。【箋】風猶放也。卽諷議。【前漢·嚴助傳】令助諭意,風指於南越。【師古註】以天子之意指諷告也。 又【廣韻】方馮切,音風。亦誦也。一曰告也。

    汉语字典

    [①][fěng]
    [《廣韻》方鳳切,去送,非。]
    “讽1”的繁体字。“風3”的被通假字。
    (1)背诵。
    (2)泛指诵读,诵念。
    (3)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讥刺、指责。

    音韵参考

    [平水韵]:去声一送
    [粤 语]:fung3

    字源字形

    讽
讽(fěng)同音字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