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诗词混搭体

基本解释

       诗词混搭体,原指将不同朝代、作者的诗词中的句子搭配在一起。比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万水千山总是情”、“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随着网络的发展,唐诗宋词则被网友用来恶搞自身的职业或自身某种的处境。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群网编做专题”,“雌雄双兔奔地走,我连对象都没有” 。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诗句,被网友推崇为诗词混搭体。 

详细解释



诗词混搭是有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叫做集句,即从许多诗中分别截取一句,组合在一起,凭借诗句本身的模糊性,赋予新组合一种新的意境。诗词混搭体这类“造句”多集中在网络编辑这一特定圈子中,倚仗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诸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群网编做专题”、“窗含西岭千秋雪,网编天天做专题”等“穿越混搭句”层出不穷,职场自嘲意味不言而喻。

在微博上转发量较高的这些恶搞诗句中,既有描述网编工作枯燥、辛苦的“抱怨篇”,也包括慷慨激昂的“励志篇”,微博上的这类恶搞句式大多带有圈内人自嘲的意思。俏皮的打油诗引发了不少媒体人的共鸣,类似造句也开始向记者等职业群体蔓延。 

诗词混搭体——百搭句

按照“混搭诗词”的命名原则,类似“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几乎能搭配在任何一句诗后面的句子,被称为“百搭诗句”。最著名的有“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宣城太守知不知”(白居易)等。其中“宣城”一句衍生出多个版本。天文学:青天有月来几时(李白),宣城太守知不知;环境学: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宣城太守知不知;侦破学:茂陵不见封侯印(温庭筠),宣城太守知不知……

凡是“百搭诗句”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本身句子的表意不能太窄,需要一种广泛的、群众性的含义。一般比较直白,不能太晦涩,不然就会降低其‘百搭’的功能。从字数上说,七言会比较好,因为五言表意有限,另外七言更贴近口语白话,用起来容易些。

诗词混搭体——衍生版

【做选题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报选题。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报选题。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报选题。举头望明月,心里想选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意报选题。人生若只如初见,谁还天天报选题。春眠不觉晓,处处报选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新人正在搭专题。

浪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遇见专题。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搭专题。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来拉微博。唧唧复唧唧,木兰搭专题。

【找对象版】

两个黄鹂鸣翠柳,我连对象都没有!雌雄双兔奔地走,我连对象都没有! 我劝天公重抖擞,我连对象都没有!垂死病中惊坐起,我连对象都没有!路见不平一声吼,我连对象都没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我连对象都没有!洛阳亲友如相问,我连对象都没有!此曲只应天上有,我连对象都没有。

【背单词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继续背单词;飞流直下三千尺,必须天天背单词;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天天背单词;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一直背单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背单词;出师未捷身先死,时刻不忘背单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背单词;待到重阳日,还来背单词。

【写稿子版】

千古兴亡多少事,只因满朝写稿子。举头望明月,低头写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写稿子。君当做磐石,我愿写稿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意写稿子。春眠不觉晓,处处写稿子。 

  

字义分解

读音:shī

[shī]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 ◎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读音:cí

[cí]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

读音:hún,hǔn

[hún,hǔn]

搀杂在一起:混杂。混和。混同。混淆。混为一谈。 ◎ 乱,胡乱:混乱。混世魔王。 ◎ 蒙,充:蒙混。混充。混进。鱼目混珠。 ◎ 苟且度过:胡混。混事。

读音:dā

[dā]

支;架设;用棍棒等东西交接捆扎起来:搭建。搭盖。搭制。搭桥。搭救。搭架子。 ◎ 共同抬:把桌子搭起来。 ◎ 交接,配合:搭配。搭伙。搭档。搭售。搭伴。搭帮。搭腔。搭话。搭界。搭讪。 ◎ 乘车船等:搭车。搭船。搭客。搭载。 ◎ 方言,指处、地方:这搭儿。

读音:tǐ,tī

[tǐ,tī]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