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谄惑
谄惑
chǎn huò
  • 谄惑的解释
  • 1.亦作"讇惑"。 2.谄谀并惑乱。

  • 词语解释:

  • 1.亦作'讇惑'。2.谄谀并惑乱。
  • 基础解释:

  • 亦作/'讇惑/'。谄谀并惑乱。
  • 引证解释:

  • ⒈亦作“讇惑”。谄谀并惑乱。引《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舅张博数遗王书,非毁政治,谤訕天子,褒举诸侯,称引周汤,以讇惑王。”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如《隋书》王邵、袁充两传,唯録其诡辞妄説,遂盈一篇。寻又申以詆訶,尤其諂惑。”宋姚铉《<唐文粹>序》:“屈平、宋玉之辞,不陷於怨懟,则溺於讇惑。”
  • 网络解释:

  • 谄惑谄惑,汉语词汇,读音为chǎnhuò,意思是谄谀并惑乱。
  • 综合释义:

  • 亦作“讇惑”。谄谀并惑乱。《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舅张博数遗王书,非毁政治,谤訕天子,褒举诸侯,称引周汤,以讇惑王。”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如《隋书》王邵、袁充两传,唯録其诡辞妄説,遂盈一篇。寻又申以詆訶,尤其諂惑。”宋姚铉《<唐文粹>序》:“屈平、宋玉之辞,不陷於怨懟,则溺於讇惑。”
  • 网友释义:

  • 谄惑,汉语词汇,读音为chǎnhuò,意思是谄谀并惑乱。
  • 汉语大词典:

  • 亦作“谄惑”。谄谀并惑乱。《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舅张博数遗王书,非毁政治,谤讪天子,褒举诸侯,称引周汤,以谄惑王。”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如《隋书》王邵、袁充两传,唯录其诡辞妄说,遂盈一篇。寻又申以诋诃,尤其谄惑。”宋姚铉《〈唐文粹〉序》:“屈平、宋玉之辞,不陷于怨怼,则溺于谄惑。”
谄惑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chǎn

[chǎn]

奉承,巴结:谄媚。谄谀。

读音:huò

[huò]

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疑惑。困惑。惶惑。智者不惑。 ◎ 使迷乱:迷惑。惑乱。惑人耳目。蛊惑人心。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