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谿的意思
谿
谿的拼音
注音 ㄒㄧ
部首笔画 7
繁体字谿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
谿的笔顺撇捺捺撇折折捺横撇捺撇捺撇捺竖折横
谿的意思、基本意思
  • EXDK
  • UniCode
    U+8C3F
  • 五行
  • EXDK
  • 四角号码
    28868
  • 规范汉字
    8131
  • 仓颉
    BKCOR
  • GBK编码
    D847
  • 基本解释

    谿
    xī   ㄒㄧˉ
    ◎ 同“溪”。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谿
    豀 xī 
    〈名〉
    (1) (形声。从水,奚声。本义:山沟,山谷) 同本义 [gully;valley]
    谿,谷也。——《广雅》
    若高山之与深谿。——《吕氏春秋·察微》。注:“无水曰谿。”
    川曰谿。李注:“出于山入于川为谿也。”——《尔雅·释水·水注》
    涧谿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毛注:“谿亦涧也。”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其山时露骨峥峥,然犹见谿流也。——《徐霞客游记》
    (2) 又如:谿谷;谿壑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中】【谷字部】 谿;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190第21(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苦兮切【集韻】【韻會】【正韻】牽奚切,𠀤音溪。【說文】山瀆无所通者。【爾雅·釋水】水注川曰谿。【疏】杜預曰:谿,亦㵎也。李巡曰:水出於山入於川曰谿。宋均曰:有水曰谿,無水曰谷。【左傳·隱三年】㵎谿沼沚之毛。【荀子·勸學篇】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又弩名。【戰國策】谿子少府。【註】谿子,弩名。少府所造,射六百步之外。【淮南子·俶眞訓】登千仞之谿。【註】谿,蠻夷也。以柘桑爲弩。一曰谿,子國名。又陽匠名。 又獸名。【山海經】天帝山有獸,狀如狗,名曰谿邊。【註】或作谷遺。 又地名。【史記·吳太伯世家】楚復來伐,次于乾谿。【註】楚東境。 又姓。【莊子·田子方】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數稱谿工。又複姓。【潛夫論】吳夫槩王奔楚棠谿,因以爲氏。 又通作磎。【馬融·長笛賦】臨萬仞之石磎。【註】磎同谿。【廣韻】或作嵠、溪。 又【集韻】堅奚切,音雞。【類篇】蠰谿,土螽,似蝗而小。 又弦雞切,音奚。義同。

    汉语字典

    [①][xī]
    [《廣韻》苦奚切,平齊,溪。]
    亦作“豀1”。
    (1)深山中不与外界相通的沟渎。
    (2)山间的水流。
    (3)泛指小河。
    (4)山间流水的通道。参见“谿壑”。
    (5)谓开沟引泉。
    (6)深峭的山谷。
    (7)水流会聚的地方。
    (8)空虚。
    (9)用同“蹊”。小路。
    (10)中医学名词。参见“谷”。
    (11)我国古代南方部族之一。东汉至宋时,分布在今湘、黔、川地区。当地有五谿,即雄谿、樠谿、酉谿、潕谿、辰谿,故名。亦称五谿蛮。
    (12)古地名。谿州。唐置。故城在今湖南省龙山县东南。
    (13)姓。战国魏有谿工。见《庄子·田子方》。
    [②][jī]
    [《集韻》堅奚切,平齊,見。]
    [《廣韻》弦雞切,平齊,匣。]
    亦作“豀2”。
    (1)见“勃谿”。
    (2)见“蠰3谿”。

    音韵参考

    [上古音]:支部喻三母,hyie
    [广 韵]:苦奚切,上平12齊,qī,蟹開四平齊溪
    [平水韵]:上平八齐
    [粤 语]:kai1kai4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谿的成语
谿的诗句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