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跷脉
跷脉
qiāo mài
  • 跷脉的解释
  • 1.亦作"蹻脉"。 2.见"跷脉"。

  • 词语解释:

  • 1.亦作'蹻脉'。2.见'跷脉'。跷脉[qiāomài]⒈亦作“蹻脉”。⒉见“跷脉”。
  • 基础解释:

  • 中医奇经八脉名,包括阳跷脉和阴跷脉。
  • 引证解释:

  • ⒈亦作“蹻脉”。见“蹺脉”。亦作“蹻脉”。中医奇经八脉名。包括阳跷脉和阴跷脉。引《灵枢经·脉度》:“蹻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司马贞索隐述赞“效验多状”唐张守节正义:“人两足蹻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 网络解释:

  • 跷脉跷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iāomài,是指中医奇经八脉名,包括阳跷脉和阴跷脉,出处《灵枢经·脉度》。
  • 综合释义:

  • 亦作“蹻脉”。见“蹺脉”。亦作“蹻脉”。中医奇经八脉名。包括阳跷脉和阴跷脉。《灵枢经·脉度》:“蹻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司马贞索隐述赞“效验多状”唐张守节正义:“人两足蹻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跷脉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qiāo

[qiāo]

脚向上抬:跷脚。跷腿。 ◎ 〔跷蹊〕奇怪,违反常理让人怀疑。亦称“蹊跷”。 ◎ 竖起大拇指:跷着大拇指。

读音:mài,mò

[mài,mò]

分布在人和动物周身内的血管:脉络。脉理。 ◎ 动脉的跳动:脉搏。切脉(中医指诊脉)。脉口(中医切脉的部位)。脉息。脉象(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脉门(手腕部可以看到的桡动脉跳动的部分)。诊脉。 ◎ 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山脉。叶脉。矿脉。脉脉相承。

跷脉造句
1、提示针刺跷脉交会穴治疗贝尔氏面瘫疗效显著,其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对自身免疫反应的调节而发挥作用。2、阳跷脉有着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将阳跷脉打开后雷风也猛然的从入定中醒来,因为现在的温泉水实在太烫了。3、放松直立,双脚并拢,脚尖、脚跟靠紧,使双腿也并拢,这样就会使肾经和阴跷脉...
1、服用30天后,阴、阳跷脉畅通:足底有热烘烘的感觉,向上涌动到丹田,脑神经元恢复活性,失语消失,吐字清晰。2、所谓“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相传突破之人可以拥有无上的神力。3、按照此书的观点,所谓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