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逶蛇
逶蛇
wēi shé
  • 逶蛇的解释
  • 1.见"逶迤"。

  • 词语解释:

  • 逶蛇wēishé。(1)蜿蜒曲折;拐来拐去。逶蛇[wēishé]⒈见“逶迤”。
  • 基础解释:

  • 见“逶迤”,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 引证解释:

  • ⒈见“逶迤”。
  • 汉语大词典:

  • 见“逶迤”。《汉语大词典》:逶迤  拼音:wēiyí亦作“逶迤”。亦作“逶蛇”。(1).曲折绵延貌。《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文选·扬雄〈甘泉赋〉》:“梁弱水之濎濙兮,蹑不周之逶迤。”李善注:“迤,音移。”吕向注:“透迤,长曲貌。”迤,一本作“蛇”。唐卢纶《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绿草深。”《水浒传》第七二回:“逶迤按吴楚之邦,延亘接齐鲁之境。”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蛇山逶迤东去。”毛泽东《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曲折行进貌。《楚辞·远游》:“方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蛇,一本作“迤”。《史记·蒙恬列传》:“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宋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红楼梦》第二六回:“这里贾芸随着坠儿逶迤来至怡红院中。”朱德《寄东北诸将》诗:“南人北去自逶迤,远戍辽阳入岭陂。”(3).游移徘徊貌,徐行貌。三国魏李康《运命论》:“俛仰遵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南朝梁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迤于山侧。”迤,一本作“迟”。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徘徊天上游。”唐徐凝《浙东故孟尚书种柳》诗:“孟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4).舒展自如貌。《楚辞·远游》:“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王夫之通释:“逶蛇,音威夷,曲折自如貌。”《汉书·礼乐志》:“票然逝,旗逶蛇。”颜师古注:“逶蛇,旗貌也。”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九:“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唐杜甫《九日寄岑参》诗:“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5).顺应自得之貌。《隶释·汉费凤别碑》:“汉安二年,吴郡太守东海郭君,以君有逶蛇之节,自公之操,年卅一举孝廉,拜郎中,除陈国新平。”《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各装美貌逞逶迤,尽出玉颜夸艳态。”唐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掌中琥珀钟,行酒双逶迤。”仇兆鳌注:“双逶迤,指送酒佳人。”参见“逶迤退食”。(6).形容歌声婉转。南朝梁范静妻沈氏《当垆曲》:“逶迤飞尘唱,宛转绕梁声。”(7).形容舞姿、体态优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振华袂以逶迤,若游龙之登云。”三国魏曹丕《临涡赋》:“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8).指隐微曲折。《后汉书·荀爽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李贤注:“逶迤,曲也。”(9).指曲折的情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10).指曲折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得志。唐白居易《哭崔常侍晦叔》诗:“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宋苏轼《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世俗自无常,徐公故逶迤。”宋苏辙《送陈侗同年知陕府》诗:“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11).衰败貌。唐陈子昂《修竹篇》诗序:“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唐韩愈《谢自然诗》:“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
  • 其他释义:

  • 1.见'逶迤'。
逶蛇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wēi

[wēi]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亦作“逶侈”、“逶蛇”、“委迤”、“委移”。

读音:shé,yí

[shé,yí]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