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逾邈
逾邈
yú miǎo
  • 逾邈的解释
  • 1.亦作"踰邈"。 2.相差较远;遥远。

  • 词语解释:

  • 1.亦作'踰邈'。2.相差较远;遥远。
  • 基础解释:

  • 亦作/'踰邈/'。相差较远;遥远。
  • 引证解释:

  • ⒈亦作“踰邈”。相差较远;遥远。引《三国志·吴志·顾谭传》:“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踰邈,如此则骨肉之恩生,覬覦之望絶。”南朝梁刘昭《<后汉书>注补志序》:“而岁代逾邈,立言湮散,义存广求,一隅未覿。”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弟子部执,师资异论,各据闻见,共为矛楯。”元袁裒《求志赋》:“睇修途之逾邈兮,饮余马乎江濒。”
  • 网络解释:

  • 逾邈yúmiǎo,亦作“逾邈”。相差较远;遥远。
  • 综合释义:

  • 亦作“踰邈”。相差较远;遥远。《三国志·吴志·顾谭传》:“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踰邈,如此则骨肉之恩生,覬覦之望絶。”南朝梁刘昭《<后汉书>注补志序》:“而岁代逾邈,立言湮散,义存广求,一隅未覿。”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弟子部执,师资异论,各据闻见,共为矛楯。”元袁裒《求志赋》:“睇修途之逾邈兮,饮余马乎江濒。”
  • 汉语大词典:

  • 亦作“踰邈”。相差较远;遥远。《三国志·吴志·顾谭传》:“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踰邈,如此则骨肉之恩生,觊觎之望绝。”南朝梁刘昭《〈后汉书〉注补志序》:“而岁代逾邈,立言湮散,义存广求,一隅未觌。”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弟子部执,师资异论,各据闻见,共为矛楯。”元袁裒《求志赋》:“睇修途之逾邈兮,饮余马乎江濒。”
逾邈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ú

[yú]

越过,超过:逾期。逾常(超过寻常)。逾分(fèn )(过分)。逾越。逾恒(超过寻常)。 ◎ 更加:逾甚。

读音:miǎo

[miǎo]

遥远:邈远。邈邈。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