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邑庠
邑庠
yì xiánɡ
  • 邑庠的解释
  • 1.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

  • 词语解释:

  • 科举时代称县学为「邑庠」。邑庠[yìxiáng]⒈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
  • 引证解释:

  • ⒈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引《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到任三日,祗謁先圣于邑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绅幼孤,而资质聪敏,年十三即入邑庠。”
  • 网络解释:

  • 邑庠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到任三日,祗谒先圣于邑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绅幼孤,而资质聪敏,年十三即入邑庠。”
  • 综合释义:

  • 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到任三日,祗謁先圣于邑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绅幼孤,而资质聪敏,年十三即入邑庠。”
  • 汉语大词典:

  • 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到任三日,祗谒先圣于邑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绅幼孤,而资质聪敏,年十三即入邑庠。”
  • 国语辞典:

  • 邑庠[yìxiáng]⒈科举时代称县学为「邑庠」。引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一·月夜弹琴记》:「到任三日,祇谒先圣于邑庠。」
  • 辞典修订版:

  • 科举时代称县学为「邑庠」。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一.月夜弹琴记》:「到任三日,只谒先圣于邑庠。」
  • 其他释义:

  • 1.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
邑庠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ì

[y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 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 古同“悒”,愁闷不安。

读音:xiáng

[xiáng]

古代称学校:庠序(古代乡学,泛指学校)。庠生。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