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附葭
附葭
fù jiā
  • 附葭的解释
  • 1.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后因以"附葭"喻攀附戚谊。

  • 词语解释:

  • 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后因以'附葭'喻攀附戚谊。附葭[fùjiā]⒈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后因以“附葭”喻攀附戚谊。
  • 引证解释:

  • ⒈后因以“附葭”喻攀附戚谊。引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羣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寄张使君》诗:“慕友慙连璧,言姻喜附葭。”
  • 网络解释:

  • 附葭附葭,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因以“附葭”喻攀附戚谊。
  • 汉语大词典:

  • 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后因以“附葭”喻攀附戚谊。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寄张使君》诗:“慕友惭连璧,言姻喜附葭。”
  • 其他释义:

  • 1.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后因以'附葭'喻攀附戚谊。
附葭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fù

[fù]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 ◎ 同意,赞同:随声附和。附议。 ◎ 捎带:“一男附书至”。 ◎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 依从: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读音:jiā,xiá

[jiā,xiá]

初生的芦苇:葭芦。葭莩(a.芦苇中的薄膜;b.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如“葭葭之亲”)。 ◎ 古同“笳”,一种乐器。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