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须髯
须髯
xū rán
  • 须髯的解释
  • 1.亦作"须?"。 2.络腮胡子。

  • 词语解释:

  • 络腮胡子。
  • 基础解释:

  • 亦作/'须?/'。络腮胡子。
  • 引证解释:

  • ⒈络腮胡子。引《汉书·高帝纪上》:“高祖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颜师古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其人种类甚众,其须髯拳如毛,而緇黄浅深不一。”胡须。《三国志·魏志·苏则传》:“则谓为见问,鬚髯悉张,欲正论以对。”明方孝孺《黄氏三寿图赞》:“今年至其家,三老人者出迎,鬚髯颁白,冠裳如画。”郭沫若《西湖纪游·雷峰塔下》:“他那斑白的须髯,他那筋脉隆起的金手。”
  • 网络解释:

  • 须髯须髯,汉语词语,意思是络腮胡子。
  • 综合释义:

  • 络腮胡子。《汉书·高帝纪上》:“高祖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颜师古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其人种类甚众,其须髯拳如毛,而緇黄浅深不一。”胡须。《三国志·魏志·苏则传》:“则谓为见问,鬚髯悉张,欲正论以对。”明方孝孺《黄氏三寿图赞》:“今年至其家,三老人者出迎,鬚髯颁白,冠裳如画。”郭沫若《西湖纪游·雷峰塔下》:“他那斑白的须髯,他那筋脉隆起的金手。”
  • 汉语大词典:

  • 络腮胡子。《汉书·高帝纪上》:“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颜师古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其人种类甚众,其须髯拳如毛,而缁黄浅深不一。”胡须。《三国志·魏志·苏则传》:“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明方孝孺《黄氏三寿图赞》:“今年至其家,三老人者出迎,须髯颁白,冠裳如画。”郭沫若《西湖纪游·雷峰塔下》:“他那斑白的须髯,他那筋脉隆起的金手。”
  • 其他释义:

  • 1.亦作'须?'。2.络腮胡子。
须髯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xū

[xū]

必得,应当:无须。莫须有。必须。务须。须要。 ◎ 等待,停留:须留(迟留,留待)。 ◎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须眉(男子的代称)。须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 〔须臾〕片刻,一会儿。 ◎ 像胡须的东西:须根。触须。

读音:rán

[rán]

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发苍髯。髯口(演戏用的假胡子。“口”读轻声)。

须髯造句
1、史称张三丰身材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可数日一食,也可数日不食。2、右边身材较为修长的道士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竟然是武当派开山鼻祖张三丰。3、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美须髯,便弓马。4、那图像成型之后是一个身着古袍,盘膝而坐的老人,...
1、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2、曹操须髯如戟,深邃的眼眸在三人身上逐一打量过去,一股浑然天成的“君王”。3、中间坐着一位神道,面阔尺余,须髯满颊,目光如炬,肩臂启动,象个活的一般。4、更别提那把大胡子,须髯如戟,总让人觉得杀气腾腾。5、参观中,余光中先生说...
1、他的须髯从左耳根缘着脸孔一直挂到右耳根,颜色与眼瞳一样深黑。我当时正热中于木炭画,我觉得他的肖像宜用木炭描写,但那坚致有力的眼线,是我的木炭所描不出的。2、只见荀攸,花白须髯、迎风微动,似已近知命之年,身着青色长袍,手中桃木长杖,上刻水龙纹,跨下九色鹿,自有一副儒雅之风。3、参观中,余光中先生说...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