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马镫
马镫
mǎ dènɡ
  • 马镫的解释
  • 1.亦作"马"。 2.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

  • 词语解释:

  • 亦作'马'。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
  • 基础解释:

  • 亦作/'马/'。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
  • 引证解释:

  • ⒈亦作“马鐙2”。挂的马鞍两边的脚踏。引《南史·张敬儿传》:“攘兵(刘攘兵)无所言,寄敬儿马鐙一隻,敬儿乃为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诸铁器》:“田野燐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没,来逼夺人精气,但以马鐙相戞作声即灭。”沉凯《古玛河春晓》第三章:“杨忠民正在帮一个战士调整马镫皮带。”
  • 网络解释:

  • 马镫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最早的马镫是单边的,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化成双边,进一步解放骑乘者的双手,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
  • 综合释义:

  • 亦作“马鐙2”。挂的马鞍两边的脚踏。《南史·张敬儿传》:“攘兵(刘攘兵)无所言,寄敬儿马鐙一隻,敬儿乃为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诸铁器》:“田野燐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没,来逼夺人精气,但以马鐙相戞作声即灭。”沉凯《古玛河春晓》第三章:“杨忠民正在帮一个战士调整马镫皮带。”马镫[mǎdèng]挂在马鞍两旁,供骑马的人上马及骑马时踏脚的器具。如:「他踏着马镫,一跃上马。」
  • 汉语大词典:

  • 亦作“马镫2”。挂的马鞍两边的脚踏。《南史·张敬儿传》:“攘兵(刘攘兵)无所言,寄敬儿马镫一只,敬儿乃为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诸铁器》:“田野燐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没,来逼夺人精气,但以马镫相戛作声即灭。”沈凯《古玛河春晓》第三章:“杨忠民正在帮一个战士调整马镫皮带。”
  • 国语辞典:

  • 挂在马鞍两旁,供骑马的人上马及骑马时踏脚的器具,如:「他踏著马镫,一跃上马。」
  • 辞典修订版:

  • 挂在马鞍两旁,供骑马的人上马及骑马时踏脚的器具,如:「他踏着马镫,一跃上马。」
  • 英语:

  • stirrup,
  • 法语:

  • étrier
  • 其他释义:

  • 1.亦作'马
马镫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mǎ

[mǎ]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 大:马蜂。马勺。 ◎ 姓。

读音:dèng

[dèng]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马镫造句
1、马鞍通常由填以毛料的两块皮垫构成,不过少数马鞍配有一个木框,前后装有鞍头,并且配备马镫。2、当然,三舅骑马,也不会有马鞍子、马镫之类的东西,这些,对于一位农村饲养员来讲,实在是有点奢侈。3、他骑一匹强壮的花斑马,鬃毛和尾巴飘扬摇晃,马镫和马笼头都是镶银的。4、在中世纪最黑暗的时期,一位日耳曼国王...
1、坐倒不会坐错,只是你踩错马镫了,镫子应该用前脚掌踩,而不是用后脚跟,正是因为你犯了这个小小的错误,所以那官兵头领就识破了你的身分。2、罗兰一直很向往做一名骑士,这可以从他的衣着上看出来,标准的骑士配剑,标准的骑士用的马镫,标准的竖领劲衣和大披风。3、人们认为,马镫是中国人发明的.4、在四川省凉山...
1、一个哈嚏,达里湖水波涛骤起,枣红马跃出了湖面,站到尼木德面前,同时,两只银马镫也从多伦湖里跃出。 2、艾伦:我要把我的脚放在马镫上吗?
1、马镫是马具的一个重要的部分.2、在和平和战争时期都发挥巨大作用的马镫就是中国人发明的.3、王子挽起了马缰;但是老头踉跄向前,摸着他的马镫子。4、骑马二把刀的人,不是说有了马镫就瞬间变骑士了,正如开车二把刀的人,不是说绑上安全带就能去冲击F1。5、讲真话的人应该一只脚踩在马镫里.6、他站起来踏上马...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