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髯口
髯口
rán kǒu
  • 髯口的解释
  • 1.也称口面。传统戏曲演员扮演脚色时所戴假须。因身分﹑性格不同而种类各异。

  • 词语解释:

  • 髯口ránkǒu。(1)表演中国传统戏剧时演员口上所挂的假髯。髯口[ránkǒu]⒈表演中国传统戏剧时演员口上所挂的假髯。英artificialwhiskerswornbyactorsinChineseoperas;
  • 引证解释:

  • ⒈也称口面。传统戏曲演员扮演脚色时所戴假须。因身分、性格不同而种类各异。引《北京晚报》1983.2.25:“趟马时他右手绕马鞭,左右甩鞭,勒马,两层水袖不散,髯口(胡子)不乱。”《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怎么不戴髯口就上去啦。”《新民晚报》1968.8.7:“戴上了黑三髯口,会影响他引吭高歌吗?”
  • 网络解释:

  • 髯口戏曲舞台上,生、净、末、丑各行角色所戴的髯口,是代表人物面部的两腮和颏下部分生长的胡须的象征物。
  • 网友释义:

  • 戏曲舞台上,生、净、末、丑各行角色所戴的髯口,又称“口面”,是代表人物面部的两腮和颏下部分生长的胡须的象征物。髯口,戏曲中各式假须的统称。又称“口面”、“髭口”。用牦牛毛或人发制成。从山西明应王殿元代戏曲壁画(见彩图)来看,早期的髯口似用细绳所拴,三绺髯、满髯都较短,紧贴面颊,接近写实。后来改用铜丝作挂钩,趋向夸张、装饰,式样上也逐渐丰富。髯口的改进,同演员注意利用髯口做种种身段动作以刻画人物的情绪、性格有关,并由此而形成“髯口功”。各式髯口的色彩,一般有黑、灰(称为“黪”、“苍”或“花”)、白三种,以区别角色的年龄。少数形貌怪异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也有戴红髯、紫髯、蓝髯、黑红二色髯的。髯口的式样很多,其中短髯的式样又比长髯丰富。
  • 汉语大词典:

  • 也称口面。传统戏曲演员扮演脚色时所戴假须。因身分、性格不同而种类各异。《北京晚报》1983.2.25:“趟马时他右手绕马鞭,左右甩鞭,勒马,两层水袖不散,髯口(胡子)不乱。”《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怎么不戴髯口就上去啦。”《新民晚报》1968.8.7:“戴上了黑三髯口,会影响他引吭高歌吗?”
  • 国语辞典:

  • 国剧演员所挂的假胡须。用头发或马尾等制成。髯口[ránkou]⒈国剧演员所挂的假胡须。用头发或马尾等制成。英语artificialbeardwornbyChineseoperaactors
  • 其他释义:

  • 1.也称口面。传统戏曲演员扮演脚色时所戴假须。因身分﹑性格不同而种类各异。
髯口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rán

[rán]

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发苍髯。髯口(演戏用的假胡子。“口”读轻声)。

读音:kǒu

[kǒu]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 破裂的地方:口子。

髯口造句
1、如《表功》中的秦琼,念白多达百余句,边念边做,腰、腿、身、手、髯口、眼神各显其能,均有交代。 2、老生抬起头,摘下髯口,坐在门槛上对老大爹说。
1、只见灵官身穿黄靠,头戴紫金冠,额头上画着一只慧眼,鼻下挂着火红的髯口,两鬓飘下串串黄钱,腰间悬着一只活公鸡,纹丝不动地坐在戏台正中。2、头戴驸马套加翎子狐尾,黑三的髯口。3、之称,所以都会加上演关羽时专用的大髯口,称为“五绺”。4、头戴驸马套加翎子狐尾,黑三的髯口。5、只见灵官身穿黄靠,头戴紫金...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