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鲈乡亭
鲈乡亭
lú xiānɡ tínɡ
  • 鲈乡亭的解释
  • 1.亭名。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长桥上,亭旁曾有春秋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画像。宋苏轼有《戏书吴江三贤画像》诗,因名亭曰三高亭,且更为塑像。后绍兴年间林肇为令,作序江上,更名"鲈乡亭"。

  • 词语解释:

  • 亭名。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长桥上,亭旁曾有春秋·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画像。鲈乡亭[lúxiāngtíng]⒈亭名。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长桥上,亭旁曾有春秋·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画像。
  • 引证解释:

  • ⒈亭名。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长桥上,亭旁曾有春秋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画像。宋苏轼有《戏书吴江三贤画像》诗,因名亭曰三高亭,且更为塑像。后绍兴年间林肇为令,作序江上,更名“鱸乡亭”。参阅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三高亭》、《嘉庆一统志·苏州府·古迹》。引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宋﹞陈文惠公尧佐《吴江诗》云:‘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纔熟杨柳黄,扁舟繫岸不忍去,西风斜日鱸鱼乡。’后人於其地立鱸乡亭。”
  • 网络解释:

  • 鲈乡亭亭名。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长桥上,亭旁曾有春秋越范蠡�p晋张翰�p唐陆龟蒙画像。宋苏轼有《戏书吴江三贤画像》诗,因名亭曰三高亭,且更为塑像。后绍兴年间林肇为令,作序江上,更名'鲈乡亭'。
  • 综合释义:

  • 亭名。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长桥上,亭旁曾有春秋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画像。宋苏轼有《戏书吴江三贤画像》诗,因名亭曰三高亭,且更为塑像。后绍兴年间林肇为令,作序江上,更名“鱸乡亭”。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宋﹞陈文惠公尧佐《吴江诗》云:‘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纔熟杨柳黄,扁舟繫岸不忍去,西风斜日鱸鱼乡。’后人於其地立鱸乡亭。”参阅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三高亭》、《嘉庆一统志·苏州府·古迹》。
  • 汉语大词典:

  • 亭名。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长桥上,亭旁曾有春秋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画像。宋苏轼有《戏书吴江三贤画像》诗,因名亭曰三高亭,且更为塑像。后绍兴年间林肇为令,作序江上,更名“鲈乡亭”。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宋﹞陈文惠公尧佐《吴江诗》云:‘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才熟杨柳黄,扁舟系岸不忍去,西风斜日鲈鱼乡。’后人于其地立鲈乡亭。”参阅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三高亭》、《嘉庆一统志·苏州府·古迹》。
  • 其他释义:

  • 1.亭名。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长桥上,亭旁曾有春秋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画像。宋苏轼有《戏书吴江三贤画像》诗,因名亭曰三高亭,且更为塑像。后绍兴年间林肇为令,作序江上,更名'鲈乡亭'。
鲈乡亭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lú

[lú]

〔鲈鱼〕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为常见的食用鱼类。 ◎ (鱸)

读音:xiāng

[xiāng]

泛指小市镇:乡村。穷乡僻壤。 ◎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乡。故乡。乡井。乡里(a.家庭久居的地方;b.同乡的人)。乡党(乡里)。乡试。 ◎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读音:tíng

[tíng]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亭。牡丹亭。 ◎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亭。邮亭。岗亭。 ◎ 适中,均匀:亭匀。 ◎ 正,当:亭午(正午,中午)。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