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鲈脍

基本解释

亦作“ 鱸鱠 ”。鲈鱼脍。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劳思。” 元 朱希晦 《和韵简天则上天》:“故乡鱸鱠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 明 王世贞 《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诗:“汝岂因鱸膾,吾曾识凤毛。”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鱸鱼膾 ”。

字义分解

读音:lú

[lú]

〔鲈鱼〕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为常见的食用鱼类。 ◎ (鱸)

读音:kuài

[kuài]

细切的肉:脍鲤。脍炙人口(喻诗文或事物受人欢迎,被人传诵)。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