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鳄蜥
鳄蜥
è xī
  • 鳄蜥的解释
  • 1.爬行类动物。长约三十六厘米,背面黑色,腹面带红色及黄色,有黑斑。背部有颗粒状鳞和分散的棱鳞,尾背面有两排嵴棱。产于我国广西瑶山,为世界稀有的珍贵动物。

  • 词语解释:

  • 爬行类动物。长约三十六厘米,背面黑色,腹面带红色及黄色,有黑斑。背部有颗粒状鳞和分散的棱鳞,尾背面有两排嵴棱。产于我国广西瑶山,为世界稀有的珍贵动物。鳄蜥[èxī]⒈爬行类动物。长约三十六厘米,背面黑色,腹面带红色及黄色,有黑斑。背部有颗粒状鳞和分散的棱鳞,尾背面有两排嵴棱。产于我国广西瑶山,为世界稀有的珍贵动物。
  • 引证解释:

  • ⒈爬行类动物。长约三十六厘米,背面黑色,腹面带红色及黄色,有黑斑。背部有颗粒状鳞和分散的棱鳞,尾背面有两排嵴棱。产于我国广西瑶山,为世界稀有的珍贵动物。引《光明日报》1978.10.27:“到目前为止,鳄蜥仅发现于我国,而在我国又仅在广西中部大瑶山区的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公社的罗香、罗运、罗丹、琼五、平竹五个大队……确实是世界稀有的珍贵动物。”
  • 网络解释:

  • 鳄蜥鳄蜥(学名:Shinisauruscrocodilurus):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体长15-30厘米,尾长23厘米左右,体重50-100克,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头部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蜴相似,颈部以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嵴状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则又很像扬子鳄,所以被称为鳄蜥。
  • 综合释义:

  • Sphenodonpunctatus@@@@@Gray,@@@@@鳄蜥类因为上颌突出如喙而得喙头之名,全长最大约可达@@@@@公分,体重约@@@@@公克,有@@@@@个很大的头,具有瞬膜,瞳孔呈垂直,无外耳孔;在背面的中央由后头部到尾有@@@@@排长且直立的脊鳞,四肢强壮,各有@@@@@指(趾),均有爪,尾部侧扁形;体背面以淡棕色或灰色为底,其上密布有黄色小斑点,腹面淡色。新西兰。体温在@@@@@~@@@@@℃时是牠活动的最佳体温;每天的清晨及傍晚是其外出活动的时间,其余时间会躲在地下巢穴内休息,主要以昆虫等小型节肢动物为食,另外石龙子、壁虎等蜥蜴类及海鸟的幼鸟也可能成为它们的食物;@@@@@月是其交配的季节,但交配后雌鳄蜥却要等到@@@@@~@@@@@月时才会下蛋,下蛋时会在洞穴内挖洞生蛋,再以土、树叶等将蛋掩盖起来,每窝约有@@@@@~@@@@@个蛋,蛋要经过@@@@@~@@@@@个月才能孵化;本种数量稀少有绝种之虞。喙头目@@@@@ClassRhynchocephalia@@@@@楔齿蜥科@@@@@FamilySphenodontidae@@@@@,Tuatara
  • 汉语大词典:

  • 爬行类动物。长约三十六厘米,背面黑色,腹面带红色及黄色,有黑斑。背部有颗粒状鳞和分散的棱鳞,尾背面有两排嵴棱。产于我国广西瑶山,为世界稀有的珍贵动物。《光明日报》1978.10.27:“到目前为止,鳄蜥仅发现于我国,而在我国又仅在广西中部大瑶山区的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公社的罗香、罗运、罗丹、琼五、平竹五个大队……确实是世界稀有的珍贵动物。”
  • 其他释义:

  • 1.爬行类动物。长约三十六厘米,背面黑色,腹面带红色及黄色,有黑斑。背部有颗粒状鳞和分散的棱鳞,尾背面有两排嵴棱。产于我国广西瑶山,为世界稀有的珍贵动物。
鳄蜥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ě

[ě]

爬行动物的一属,大的体长达三米到六米。身有灰褐色的硬皮,性凶恶。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河流池沼中,捕食鱼、蛙等,有的也吃人、畜。通称“鳄鱼”,如“鳄鳄眼泪”(喻坏人的假慈悲)。

读音:xī

[xī]

〔蜥蜴〕爬行动物,有四肢,尾巴很长,容易断,脚上有钩爪。生活在草丛里,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通称“四脚蛇”。

鳄蜥造句
1、结合室内观察,对鳄蜥的冬眠时间、越冬状态及洞穴特点、冬眠期代谢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报道。2、结合室内观察,对鳄蜥的冬眠时间、越冬状态及洞穴特点、冬眠期代谢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报道。3、刺背鳄蜥的进化速率比起包括洞熊、狮子、公牛和马在内的动物,都要快得多。4、即使符合门当户对条件,按一夫两妻制,至少有一半...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