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鸜鵒眼”。1.指端石上的圆形斑点。其大如五铢钱,小如芥子,形如八哥之眼,外有晕。以活而清朗,有黑精者为贵。 宋 欧阳修 《砚谱》:“端石出 端溪 ……有鸜鵒眼为贵。” 宋 陆游 《无客》诗:“砚涵鴝鵒眼,香斮鷓鴣斑。”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眼之品类不一:曰鸚哥眼,曰鸜鵒眼,曰了哥眼,曰雀眼,曰鸡翁眼,曰猫眼,曰菉豆眼,各以形似名之。翠緑为上,黄赤为下。”(2).泛指物体上的色晕。 宋 苏轼 《与袁彦方书》:“但葳灵仙难得真者……折之,有细尘起,向明示之,断处有黑白晕,俗谓之有鴝鵒眼。此数者备,然后为真。”
读音:qú
[qú]
〔鸲鹆〕鸟,能模仿人说话。亦称“八哥儿”。 ◎ 鸟类的一属,体小,尾巴长,嘴短而尖,羽毛美丽。
读音:yù
[yù]
〔鸲鹆〕见“鸲”。
读音:yǎn
[yǎn]
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眼睛。眼底。眼力。眼色。眼神。眼帘。眼目。眼疾手快。 ◎ 见识,对事物的看法:眼光远大。眼界开阔。 ◎ 孔洞,窟窿:炮眼。针眼儿。泉眼。 ◎ 关节,要点:节骨眼儿。字眼儿。 ◎ 戏曲中的节拍:一板三眼。 ◎ 当前:眼前利益。眼下。 ◎ 量词:一眼井。 ◎ 围棋术语,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