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
yuān yānɡ hú dié pai
  • 鸳鸯蝴蝶派的解释
  • 文学流派。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形成于上海。据说因徐枕亚的作品中多用“鸳鸯”、“蝴蝶”等词而得名。作品多描叙新才子佳人的哀情,影响较大的有《玉梨魂》、《兰娘哀史》、《美人福》。

  • 词语解释:

  • ⒈ 文学流派。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形成于上海。据说因徐枕亚的作品中多用“鸳鸯”、“蝴蝶”等词而得名。作品多描叙新才子佳人的哀情,影响较大的有《玉梨魂》、《兰娘哀史》、《美人福》。⒈文学流派。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形成于上海。据说因徐枕亚的作品中多用“鸳鸯”、“蝴蝶”等词而得名。作品多描叙新才子佳人的哀情,影响较大的有《玉梨魂》、《兰娘哀史》、《美人福》。
  • 网友释义:

  • 鸳鸯蝴蝶派:中国近代小说流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 辞典修订版:

  • 于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盛行于上海的一支文学流派。因其作品多描述男女之间情事,犹如「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故称为「鸳鸯蝴蝶派」。
  • 其他释义:

  • 文学流派。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形成于上海。据说因徐枕亚的作品中多用“鸳鸯”、“蝴蝶”等词而得名。作品多描叙新才子佳人的哀情,影响较大的有《玉梨魂》、《兰娘哀史》、《美人福》。
鸳鸯蝴蝶派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uān

[yuān]

〔鸳鸯〕水鸟,比鸭小,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民间传说和文学上用来喻夫妻;又用来称成偶的东西,如“鸳鸳剑”。简称“鸳”,如“鸳侣”(喻夫妻)。 ◎ (鴛)

读音:yāng

[yāng]

〔鸳鸯〕见“鸳”。

读音:hú

[hú]

〔蝴蝶〕见“蝶”。

读音:dié

[dié]

〔蝴蝶〕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吸花蜜,种类很多,亦作“胡蝶”;简称“蝶”,如“彩蝶”,“蝶骨”(人的头骨之一),“蝶泳”(游泳的一种姿势,亦是游泳项目之一,形似蝶飞)。

读音:pā,pài

[pā,pài]

水的支流:九派(指长江支流之多)。 ◎ 一个系统的分支:派系。派别。派性。党派。 ◎ 作风,风度:正派。气派。派势。派头。 ◎ 分配,指定:派赴。派驻。派遣。委派。 ◎ 指摘:派不是。 ◎ 量词(a.用于派别,如“两派的意见争论不休”;b.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派胡言”、“好一派北国风光”)。

鸳鸯蝴蝶派造句
1、鸳鸯蝴蝶派的人文所写的那些嘲风咏月之作,是没有什么价值的。2、在当前文化背景下,应对鸳鸯蝴蝶派文学进行全面而公允的评价。3、当时真正流行的,是“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武侠小说、黑幕小说。4、另一方面,研究者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和视角来评价、阐释鸳鸯蝴蝶派。5、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纵向历时性分析...
1、即使是在“五四”时期,鸳鸯蝴蝶派、黑幕小说那样的类型化文学,也是最走红的。2、更重要的是,鲁迅的文风是对“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大行其道的一个很好矫正,那种朴实正气,直接传承并发展了中国文学进程。3、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众多文学流派中,鸳鸯蝴蝶派是历时最久也是颇受非议的一个流派。
1、鸳鸯蝴蝶派小说多描写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故事,内容大体雷同。2、第二节是90年代对鸳鸯蝴蝶派研究的进一步升华拓展。3、你是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者、新鸳鸯蝴蝶派,传统的个性、正规的吻法。4、鸳鸯蝴蝶派在创作上主要吸收了中国传统情节小说的特点。5、被贴上“鸳鸯蝴蝶派”标签的民初上海文人群体,面目模糊不清...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